首页
查看模式
通用首页
微博体首页
博客体首页
图片流首页
移动版首页
帮助
注册
登录
色
影
会
|
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摄影研究会
WACA Photography Committee | 设计
|
摄影
|
人生
|
思考 |
记录
|
交流
|
Since
2009
[色影]会首页
»
我的工作站
»
邮件电子记录
»
发新邮件
发送电子邮件
发送
收邮件人
+常用联系人
+联系人
邮件标题
邮件内容
<a href='http://wacaphoto.xwork.net.cn/default.aspx?g=posts&t=2193' target='_blank' ><font color='red'>点击查看完整主题页面</font></a><br/><br/>主题:华尔街日报:为什么徕卡可以在数码年代活下来(发表于2015/3/19 23:35:38)<br/><br/>发表内容:<hr/><div id="headline" style="font-family: Arial, sans-serif; font-size: 12px;"><h1 style="margin-top: 0px; margin-bottom: 10px; padding: 0px; font-size: 22px;">华尔街日报:为什么徕卡可以在数码年代活下来</h1></div><div id="byline" style="color: rgb(102, 102, 102); margin-bottom: 20px; font-family: Arial, sans-serif; font-size: 12px;">2015-03-19 09:36 来源:<a href="http://photoblog.hk/" target="_blank" style="color: rgb(102, 102, 102);">摄影札记</a> </div><br /><div style="font-size: 14px; line-height: 25px; word-wrap: break-word; word-break: break-all; font-family: Arial, sans-serif;"><p align="center"><img src="/files/useruploadfiles/day_150319/2015-03-19_233450311.jpg" alt="" /></p><p>十年前,徕卡相机公司濒临破产,作为推出第一台35mm胶片相机的企业,拥有极辉煌的历史却没有变成柯达或宝丽来。华尔街日报德国记者兼摄影师Ellen Emmerentze Jervell早前撰文探讨,为什么徕卡最终可以在数码年代生存下来。</p><p><strong>全文很长,简单总结重点如下</strong>︰</p><ul style="margin: 5px 0px; line-height: 18px; font-size: 14px; padding: 0px;"><li style="line-height: 25px; margin-left: 15px; padding: 0px;">Andreas Kaufmann在2004年加入,并在2006年推出第一部数码M系旁轴机M8,可用旧徕卡镜头,即便进入数码年代,但与过去充份连结,继承了胶片时代的辉煌,包括历史与光学。</li><li style="line-height: 25px; margin-left: 15px; padding: 0px;">到2011年,徕卡转亏为盈,黑石集团收购徕卡公司44%股份,成为最大股东。</li><li style="line-height: 25px; margin-left: 15px; padding: 0px;">之后销售提升35%,到上个财政年度,即2014年3月底达到3.37亿欧元,但没有披露利润。</li><li style="line-height: 25px; margin-left: 15px; padding: 0px;">未来徕卡将会增加更多高端产品,价格达到16,900至25,400美元。</li></ul><p>差不多就是这些了,但这些答案,似乎不太令人满意。这篇文章的确没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观点及分析,所以不少人都补充其想法,例如︰</p><ul style="margin: 5px 0px; line-height: 18px; font-size: 14px; padding: 0px;"><li style="line-height: 25px; margin-left: 15px; padding: 0px;">徕卡成功包装了自己的品牌,把过去一些传奇的名字,包括布列松、Elliott Erwitt、Robert Capa、Robert Frank,甚至英女皇等,还有一些以徕卡拍摄的经典照片,都与今天的徕卡连结起来,于是营造出一种“徕卡俱乐部”的圈子,让不少摄影师/富人都渴望拥有并且加入当中。于是即使是贴牌的松下,因为一颗小红点都可以身价暴升(虽然两者还是有点分别)。</li><li style="line-height: 25px; margin-left: 15px; padding: 0px;">徕卡本身有优秀的光学技术,即使是全画幅镜头,能够以相对轻巧的体积提供极佳的质素;而Summilux-C电影镜头,也已用在奥斯卡最佳电影《鸟人》的拍摄上。再加上旧有的徕卡镜头早成传奇,原有用家不会舍弃,厂商数码化的潜力,比起柯达或宝丽来要好得多。</li><li style="line-height: 25px; margin-left: 15px; padding: 0px;">如果人们认为索尼推出全画幅无反相机A7是创新,其实徕卡在2009年就已推出M9(也算是无反,虽然是旁轴的)。</li></ul><p>当然,事情也不是那么乐观,未来十年,徕卡会变得更出色,还是始终会被边缘化?</p><p>无独有偶,近日香港消委会推出相机评比,表示徕卡X(Type113)与徕卡X-E(Type102)测试输给佳能G1 X Mark II和G7 X,整个结果在摄影圈里遭到不少批评甚至嘲笑。先勿论这个测试如何,其实早有论调提出,数码相机已经步入电子实力的竞争年代,徕卡是否具备凌驾的科技实力呢?最后会否“赢镜头、输机身”?</p><p align="center"><img src="/files/useruploadfiles/day_150319/2015-03-19_233450592.jpg" alt="" /><br />2014年“世界新闻摄影奖(荷赛)”参赛作品器材分布</p><p>徕卡的历史很辉煌,可以说与玛格南摄影师的传奇甚至神化有关,但近年玛格南图片社在国际舞台的表现已不是当年的情况。近十年以来,我们已经鲜见标榜以徕卡拍摄的新经典作品,国际比赛如“世界新闻摄影奖(荷赛)”,得奖作品中仅有一辑是用徕卡M9拍摄。未来十年,徕卡可能还得继续用二战的《胜利之吻》作代表?</p><p>徕卡有没有需要“大众化”,是个很争议的话题,毕竟各种奢侈品名牌子,都没有这个需要,跑车是不用跟单车争生意的。但如果徕卡仍要保持“顶尖”的形象,就更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推出高质素相机,否则即如部份徕卡老粉丝所断言︰“数码徕卡是个笑话”,然后还是难逃破产,大家继续高追炒卖旧镜旧机,也不是无法想象。</p><p align="center"><img src="/files/useruploadfiles/day_150319/2015-03-19_233450717.jpg" alt="" /></p><p><a href="http://leicarumors.com/2015/03/11/surprise-leica-m-edition-60-is-still-available-six-months-after-announcement.aspx/" target="_blank" style="color: rgb(0, 80, 161); text-decoration: none;">Lieca Rumors</a>指出,以往徕卡推出各种限量版新机,即使很昂贵,但很多时候都能在几个小时内售罄。不过那款庆祝M系诞生60周年的Leica-M Edition 60,即没有屏幕的那一款(上图),竟然放售六个月都依然有存货。</p><p>他们在数码相机时代的第一个10年生存下来了,之后的10年会变成怎样呢?</p></div>
注:因反垃圾邮件限制,系统转发邮件,但对方无法回复到您
发送电子邮件
发送
×
常用联系人
正在加载...